党建思政

当前位置:首页>>党建思政>>正文

【暑期大思政⑦】青春践行文化使命 茶香赋能产业振兴:生环学院“茶叙青心”实践队赴河南郏县探寻“三苏”与浮梁茶融合新路

文章来源: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  发布日期:2025-07-18 11:16:43   浏览次数:

  为深入践行文化自信,赋能乡村振兴,深挖浮梁茶产业与“三贤文化”融合发展的时代价值,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与产业联动。7月6日至10日,景德镇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暑期大思政“茶叙青心”茶叶文化实践队历史文化研究组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等地,开展“三苏文化”专项调研交流活动。此行旨在溯源东坡文化与中华茶道精神的深层联结,汲取非遗文创活化利用的宝贵经验,为浮梁茶产业注入“三贤文化”灵魂探寻创新路径,搭建跨区域合作桥梁,搭建跨区域文化合作桥梁、以实际行动服务地方发展的青春使命。

  抵达郏县后,实践队立即与当地文化广电旅游局对接,围绕调研目标制定详细行程。作为“三苏”魂归之地,郏县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“三苏文化”遗存,为青年学子探寻文化赋能产业、特别是东坡精神与茶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
  次日,在郏县文旅局同志陪同下,研究组怀着敬仰之心走进三苏园、三苏祠。队员们驻足于东坡碑林,悉心观摩苏轼手迹拓片及历代名家墨宝,系统体悟“三苏”卓越的文学成就与深远的文化影响。在与当地文化研究者的深度交流中,双方聚焦苏轼茶事活动中的经历与创作,深切感悟到这位“坡仙”在宦海沉浮、人生坎坷中“以茶寄情、以茶会友”的旷达胸襟与乐观精神。郏县文旅局产业股股长李亚峰指出:“东坡先生品茗悟道,其‘先苦后甜、苦中作乐’的茶中哲理,正是其直面人生、豁达通透的精神写照,这种文化精髓与茶文化的内涵高度契合,是赋能产业发展、铸就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。”

  三苏园实地调研  实践队供图

  在郏县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研讨会上,郏县文广旅游局党组书记、局长仝军教强调,非遗文创的生命力在于深植历史文化沃土,需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实现传统底蕴与现代审美、市场需求的有机统一。景德镇学院茶学教师田嘉敏在发言中提出战略构想:“浮梁与郏县,一为千年瓷茶圣地,一为‘三苏’文化厚土。双方应紧抓历史机遇,以‘三贤文化’与‘三苏文化’的交融点为纽带,深化在非遗保护传承、文创产品研发、产业协同发展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,携手打造文化赋能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。”研讨会上,队员们还与郏县“金镶玉”、“钧瓷”、“汝瓷”等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对话,详尽学习当地将传统文化元素活化于产品设计、提升文化附加值的成功路径,为浮梁茶文创开发拓宽了视野、启迪了思路。

  参加郏县非遗文创研讨会  实践队供图

  研究组实地走访“金镶玉”及“东坡饼”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,零距离考察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。传承人们介绍,当地通过深度挖掘“东坡文化”典故,将其创造性融入非遗技艺,开发出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吸引力的特色产品,有效实现了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这种“文化铸魂、产业塑形”的融合模式,为浮梁探索茶产业与“三贤文化”的深度结合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实践范本。

  与“金镶玉”非遗技艺传承人交流  实践队供图

  平顶山学院常民强教授(华夏传播研究会常务理事、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)高度肯定了实践队“文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”的实践方向。他精辟阐述:“东坡文化是根植于生活的‘烟火文化’,研究其与茶的关联,必须循其足迹、观其行止,结合当地茶器与百姓日常茶生活,方能触摸到有温度、有生命力的文化内核。”他建议浮梁,应立足坚实的茶产业基础,以‘三贤文化’为灵魂,巧妙融入宋代美学元素,着力打造集历史底蕴、文化体验与现代消费于一体的沉浸式茶文化项目。

  前往平顶山学院访谈常民强教授  实践队供图

  研究组还受邀参加平顶山学院举办的白龟湖畔·草坪音乐会民乐专场暨东坡诗词大家唱活动。在悠扬民乐与深情吟诵的交融中,队员们沉浸式感受“东坡文化”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,更加坚定了将浮梁茶与“三贤文化”深度融合、以青春之力赓续中华文脉、服务地方发展的决心。队员们一致表示,此次跨省调研,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寻根溯源,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社情实践课,让“文化赋能产业、青年服务社会”的路径变得无比清晰而具体。未来必将把郏县的成功经验与浮梁实际紧密结合,探索出一条彰显地方特色、契合时代需求、激发市场活力的融合创新之路

  参加东坡诗词音乐会  实践队供图

  此次河南郏县之行,是生环学院茶学学子响应时代号召、深入社会大课堂的一次重要实践。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对“三苏文化”与中华茶道精神内在联系的理解,更成功搭建起与郏县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初步桥梁。下一步,团队将系统梳理、转化运用调研成果,紧密结合浮梁茶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,重点围绕文创产品体系构建、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策划、跨区域长效合作机制建立等方面,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融合发展规划方案。以文化为引擎,驱动浮梁茶产业实现“文化内涵显著提升、品牌价值全面升级、区域联动协同发展”的高质量跃升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。

  (供稿:黄雨轩/一审一校:陈丽明/二审二校:魏媛鹤/三审三校:田双)

分享到:

版权所有:景德镇学院-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:jdzu.jx.cn 赣ICP备05000937号-1 域名:jdzu.edu.cn 赣ICP备05000937号-2